卫王“不经世事老天真”,虽然认同卫王妃说得有一定道理,还是坚持已见:“那也不能由着她胡来!天子无私事!”
卫王妃试泪道:“眼下如何是好?那是个光灿灿的后座,轻易怎么肯让?一碗饭摆到个饿肚子的人面前,你要怎么说服他不吃?饮鸠解渴的人都有,何况皇太后自恃是长辈,并不觉得咽下去的是□□?”
萧深说完就谨慎地告退,卫王坐在妆台前才发现自己一头呆毛凌乱!我去!老子的形象!
――――――――――――――――――――――――――――――――――――――
皇太后和卫王大战,第二个逃不开的是杞国公家,皇太后是徐家女儿,又想立另一个徐家女儿做皇后,说跟杞国公家没关系,猪都不相信!
“可是卫王――”
莒国夫人与卫王是族兄妹,她把族兄骂了个半死:“他不务正业了半辈子,家事全交与王妃,他知道个张三李四?现在又多管闲事来!或者我竟去找皇太后,让她就直接跟卫王提了阿欢,看卫王能说出什么来!”
杞国公道:“事情还没定,说出来,阿欢如何做人?”
“不说,难道人家就不知道了吗?”
――――――――――――――――――――――――――――――――――――――――
杞国公心里咯噔一下,只听卫王道:“咱们就明着说吧,圣人年方十一,正要一心向学的时候,皇太后何以此时便要为圣人择定皇后?又传言意嘱于杞国公家孙女?”
杞国公打着太极:“是么?我却是没听说,谁说要定我的孙女的?”
“别说你不知道先帝还想过废后!”
杞国公连忙拉住卫王,低声下气地问:“总要让我死个明白吧?这孩子为什么不行呢?殿下又看中哪家闺秀了呢?母仪天下,看的是孩子德行,不是吗?”
不久,昭仁殿里就传出了确切的消息,徐莹指名道姓地表示,希望她侄女徐欢嫁给萧复礼!
朝野炸开了锅!
毒舌如李神策直接就开喷:“圣人年十一,徐氏女年方八岁,及笄尚需七年,成婚之时圣人已年十八!我只怕到时候皇后把被圣人临幸过的宫人又给发卖了!”
作为帝师,楚椿说话比较斯文,也是咬住了出身:“徐氏寒微,岂可正位中宫?”
徐莹寸步不让,指称:“你们就欺负我们孤儿寡母!”
――――――――――――――――――――――――――――――――――――――――
这样人家里出来的女孩子,给你当儿媳妇你要啊?
虽然徐莹不断把侄女弄进宫来学习,看着学得也不坏,可钱氏还是担心,天下淑女何其多,皇后应该从世家里选,不是吗?纵使不是世家,好歹给个没“家族病史”的啊!谁知道这些女孩子是不是“现在珍珠,以后鱼眼珠”?当年徐莹的名声也很好,又孝顺又懂事的,然后呢?
她一向是个有主意的人,遇上这件事儿,她是真的束手无策的――她能影响谁呢?
可在徐莹的暗示下,郑琰退出了,钱氏不能说不失望,却也能理解――人家不乐意跟徐莹死磕,明摆着未来婆母不喜欢,又何必上赶着找虐?
郑琰本以为钱氏是装病的,没想到她真的病得瘦了不少,吃惊地道:“我只道你是偶感风寒,怎么这般憔悴了?”
钱氏道:“我听说,外头给圣人议婚,皇太后意属徐氏女,可……这合适么?”
打太极钱氏显然不行,她也没打算跟郑琰耗,直道:“我只是个草民丫头,不敢瞧不起杞国公家,可……他们家的女孩儿,能做大郎媳妇么?”
“你不喜欢徐家女孩儿哪一条呢?”
郑琰很是惊诧,钱氏很有道理啊!
徐莹还不如钱氏看得明白,郑琰叹了口气:“这事我也做不得主,得看大臣们,我只答应我能做得到的事儿――把这婚事拖上一拖,再看机缘,你看可行?”
――――――――――――――――――――――――――――――――――――――――
忽悠徐莹对于郑琰来说,挺简单的,她只问徐莹:“你的新宫何时修葺?”
徐莹正欲问计于郑琰,如何对付朝臣,忽听她这样说,奇道:“什么新宫?”
“你这要给阿元娶媳妇儿了,昭仁殿就是儿媳妇的了,你还住这里吗?怎么光想着儿子,倒忘了自己了呢?到时候你要住哪里?”
“行!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