徐玉瑾:“……”
朱家村的孩子这么辛苦吗,居然要学这么多东西?!
朱氏蒙学的课程名目看着很多,但同一个阶段内的教学内容都围绕着一个主题,比如预备班就有一个以“播种”为主题的教学大纲,除了要求孩子们学习与播种相关的文字以外,还会要求孩子们根据一年四季的变迁写“观察日记(即‘观察课’内容)”,根本日记布置相对应的“劳动课”内容,完成相对应的“手工课”内容……
所谓“活动课”,就是先生们将以“班级”为单位,带着自己所负责班级的孩子到田间实地考察,看看农民具体是怎么种地的,用了哪些工具,植物的长生状况又是什么样的……
徐玉瑾没有看过相关的农学书籍,但看到小朋友们写的“观察日记”总结,她似乎一下子就懂了水稻是怎么种的,分了哪些步骤,需要做哪些准备,每个生长阶段要做什么……
朱八妹正在核对这个学期需要准备的东西,抬了一下头,看到徐玉瑾手里拿是什么,说道:“是啊,怎么了?三嫂,是不是有什么写得不对的地方?没事,你跟我说,我记下来,下次上课的时候我去考他们,看他们注意到没有……”
徐玉瑾的表情一言难尽:“……”
——我是震惊,这东西居然是一帮孩子们弄出来的?!
朱八妹眨了眨眼睛,似乎有些不太明白:“孩子们怎么了?孩子们不能弄吗?”
朱八妹眨了眨眼睛:“这东西不是很简单吗?”
她亲自带着孩子们整理的,只要多问几个问题,多看看,多记录,不就成了?
怎么到了她三嫂嘴里,就成了一件令人震惊的事情了?!
徐玉瑾也茫然了,因为她完全搞不明白,一群孩子怎么可能研究出这种大人研究了一辈子,也不见得搞得清楚的东西?
时人读书读的是什么?
诗书礼乐,风花雪月,又有几个地低下头颅,看看生活在社会底层的人,他们是如何生活的?他们有什么办法,能够改善这些人的生活,让他们生活得更好吗?
做计划、团结、分工、做最后的总结……
等到徐玉瑾知道,之前叶瑜然跟她说的,“村里的水渠真的是由朱七领着村里的孩子做的调查和计划,然后由村里人完成的”这些都是真的,有小组活动资料为证,徐玉瑾这才醒悟过来:原来,不是婆婆在吹牛,都是真的啊!
这件事情,老早就听朱家的不少人说过了,就是朱三也在说,但那个时候徐玉瑾是怎么想的?
然而现在……
因为除了水渠的事情,孩子们一年下来还做了别的活动,比如村里的堆肥计划、水稻种植观察日记、风车修建日记……
徐玉瑾抱着这堆资料,向朱八妹问道:“八妹,这些活动总结,我能抄录一份吗?”